“寒冬臘月,天干物燥,小心火燭……”湖南岳陽樓下有一條古街,叫汴河街。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,街上便會響起銅鑼聲。伴隨陣陣打更聲,還有一位穿著明清古裝、手提銅鑼的老人。老人喊著本土特色的防火口號,開啟打更巡邏,每天提醒景區(qū)商戶及游客注意消防安全。
老人名叫程雨華,今年68歲。以前是一名花鼓戲演員,在岳陽臨湘市花鼓戲劇團從事戲曲表演工作,還是一名消防志愿者。
“聽到打更聲,就有一種安全感!”“老程別有韻味的吆喝聲,總會提醒我檢查自己店內(nèi)防火防盜是否做到位。”“冬季,我們商家會使用電烤爐,老程還會提醒我們一些消防知識,看到他我們心里踏實?!闭f起程雨華老人,街內(nèi)眾多商販們紛紛豎起大拇指。
據(jù)了解,汴河街總建筑面積18000余平方米,與岳陽樓景區(qū)毗鄰,且多為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的仿古建筑,街道兩側(cè)攤販眾多,特別是旅游假期人流物流交織,管理難度大。而響亮的“打更”聲和“喊火”聲,總能第一時間提醒商戶和游客注意消防安全,商販們做生意自然便更加安心。
“打更是有規(guī)律的,銅鑼敲兩下就是平安更,提醒商戶和游客注意防火防盜。連續(xù)急促地敲就是報警更,代表有火情或者其它突發(fā)情況?!背逃耆A說,聽到報警更,汴河街的保安和附近的業(yè)主能在兩分鐘之內(nèi)趕到。2021年12月中旬的一個晚上,程雨華巡邏至街道中區(qū)一家門店后側(cè),發(fā)現(xiàn)墻角的電線閃爍火花并冒煙。他在敲響急鑼的同時,協(xié)助聞訊趕來的保安,用墻邊掛著的滅火器很快將火撲滅了,避免了一場災害事故。
春節(jié)期間,火紅的燈籠掛滿古街,每天早上9點,程雨華手中提著一面銅鑼和一個竹梆,從汴河街南邊的瞻岳門巴陵廣場出發(fā),敲兩下鑼,吆喝一聲,穿過汴河街,一直巡更到岳陽樓廣場。晚上7點后,加大巡更頻次,一直巡邏到次日凌晨2點。有人曾給老程算了一筆賬,汴河街街里街外來回巡邏一趟大約1.5公里,每天最少巡邏16趟,巡邏里程約24公里,每年8000余公里。在火災多發(fā)的冬季,程雨華還會加大巡更頻率。
“今年已是汴河街巡更制度堅持的第15個年頭,打更人隨著年齡的老化不斷更換,可‘打更喊火’的聲音從來不曾停歇。”岳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負責人姜濤介紹,岳陽樓汴河街,是一條以仿古建筑為主體的傳統(tǒng)風貌商業(yè)街,也是岳陽市風景旅游線路的重要景點。為了確保這里的消防安全,從2007年開始,就開始了“打更喊火”。
第一個“打更人”叫李森漢,原是一名漁民,在洞庭湖上漂泊了40多年。自從當?shù)卣雠_“漁民上岸政策”后,他開始上岸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他在一次消防宣傳活動中加入了消防志愿者隊伍,后來被汴河街管理人員“相中”,成為專職志愿“打更人”。
打更是個體力活,持續(xù)打更7年之久的李森漢老人,越來越吃力了。2014年汴河街管理人員重新招聘“打更人”。一位叫湯湘波的老人自告奮勇志愿“打更”,他住在汴河街附近,比較了解古街情況,又熱心消防公益事業(yè),通過選拔,當上了第二任“打更人”。
2020年正月初四,汴河街有一家“親親魚”店鋪,店主回鄉(xiāng)過節(jié),店里飼養(yǎng)熱帶魚的魚缸一直處于通電狀態(tài),配電箱發(fā)生短路冒火花,湯湘波巡邏剛好發(fā)現(xiàn)這一險情,通過敲鑼及時通知微型消防站隊員趕到處置,避免了一場火災的發(fā)生。
“年齡大了,精力有限?!焙畞硎钔?,轉(zhuǎn)眼又一個7年過去了。2021年3月,湯湘波老人“退休”,程雨華被汴河街管理人員“相中”,接過銅鑼和竹梆,成為第三任“打更人”。
正是因為有李漢森、湯湘波、程雨華三任“打更人”的努力,15年來,汴河街沒有發(fā)生一起火災事故。他們不僅是汴河街的一道風景,更是繁華街區(qū)平安的象征。